吉隆坡,2025年3月 —— 近年来,网络投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,许多受害者因轻信高回报的承诺而损失惨重。马来西亚警方近日揭露了SILEGX投资骗局,该骗局通过社交媒体吸引投资者,诱导他们加入WhatsApp和Telegram群组,再通过一系列虚假投资承诺骗取资金。截至目前,警方已接获46宗相关报案,总损失金额高达4,150万令吉,其中三名退休人士合计损失940万令吉。

投资骗局套路曝光:从社交媒体广告到资金套现受阻
马来西亚武吉阿曼商业罪案调查部(CCID)总监拿督斯里拉姆利(Datuk Seri Ramli Mohamed Yoosuf)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SILEGX投资骗局主要以社交媒体广告为诱饵,目标锁定对投资感兴趣的网民。一旦有人对广告产生兴趣,骗子便会通过广告上的WhatsApp或Telegram联系方式将他们拉入特定群组,在群内提供更多“投资计划”信息,并由“投资顾问”提供指导。
在这些群组内,诈骗分子利用虚假投资案例、盈利截图和伪造的用户反馈,营造出高额回报的假象,以此诱导受害者注册账户并进行投资。最初,受害者往往会被鼓励进行小额投资,并短时间内收到少量“利润”,以此增强信任感。然而,当受害者进一步加大投资时,便会陷入更大的骗局。
当受害者尝试提现时,诈骗集团往往会以“账户异常”或“系统问题”为借口,要求受害者先支付高额的解冻费或手续费,否则账户将被永久冻结。许多受害者在此时才察觉被骗,但往往已经损失惨重。
真实案例:71岁退休人士被骗走500万令吉
警方透露,在众多受害者中,一名71岁的退休男子是损失最为惨重的受害者之一。他在Facebook上看到SILEGX投资广告,并通过广告上的WhatsApp号码联系了“投资顾问”。随后,他被拉入一个投资群组,群内成员纷纷展示盈利截图,并不断鼓吹该投资项目“稳赚不赔”。
受害者在“投资顾问”的引导下开设了账户,并先后分42次将资金转入8个不同的银行账户,总计损失500万令吉。直到2024年3月,骗子通知他,称投资平台出现问题,账户可能被冻结,并建议他尽快提现。当他查看账户时,发现系统显示他已赚取接近10亿令吉的“利润”,然而,当他尝试提现时,却被要求先支付101万令吉的提现手续费。这一要求让他产生怀疑,最终决定向警方报案。
警方已锁定39个诈骗账户,呼吁公众提高警惕
警方在调查中发现,SILEGX诈骗集团涉及多个银行账户,目前已锁定39个用于收取诈骗资金的银行账户。警方呼吁曾经接触过类似骗局的公众尽快报警,并向银行申请冻结账户,以防止进一步损失。
拉姆利指出,投资诈骗案件近年来屡见不鲜,尤其是针对退休人士和缺乏投资经验的中小投资者。诈骗集团利用**“高回报、零风险”**的承诺吸引受害者,最终导致他们血本无归。他强调,投资者在参与任何投资项目之前,应务必核实投资平台的合法性,避免轻信社交媒体上的投资广告,更不能随意将资金转入不明账户。
如何避免成为投资骗局的受害者?警方提供防骗建议
马来西亚警方提醒公众,凡是承诺“高回报、零风险”的投资项目,均存在极大的诈骗风险。警方建议投资者采取以下措施,保护自身财务安全:
第一,核实投资平台的合法性。在投资前,可向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(SC)或其他官方监管机构查询该平台是否获得合法认证。
第二,避免轻信社交媒体广告。诈骗集团常通过Facebook、Instagram、TikTok等社交平台投放广告,吸引潜在受害者进入骗局。
第三,警惕不明WhatsApp和Telegram群组。许多投资诈骗团伙利用社交软件建立群组,内部成员大多是“托儿”,通过虚假盈利截图和夸大宣传来误导受害者。
第四,拒绝先支付解冻费或提现手续费。正规投资平台不会要求投资者先支付额外费用才能提取资金。一旦被要求支付解冻费或其他手续费,应立即提高警惕。
第五,发现被骗,尽快报警。如果已经向骗子转账,务必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,并联系银行申请冻结相关账户,以争取挽回损失。
警方呼吁公众加强防范,共同打击投资诈骗
随着科技的发展,网络投资诈骗手段不断升级,诈骗集团的运作模式也越来越复杂。警方呼吁公众在投资前务必保持谨慎,不被“高回报”承诺冲昏头脑,以免成为下一名受害者。警方也将继续加强执法行动,打击网络诈骗犯罪,确保公众财产安全。
对于已经受骗的受害者,警方建议尽快报警,并提供相关交易记录,以便调查人员追踪资金流向,尽可能挽回损失。警方也希望公众提高警觉,如发现可疑投资广告或骗局,应主动向当局举报,以防更多人受害。
记住,投资需谨慎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守护个人财产安全,从警惕投资骗局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