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朝鲜已成为加密货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,但这一地位并非通过传统的购买或挖矿方式获得。据报道,截至2025年3月,朝鲜持有超过13,580枚比特币(BTC),价值超10亿美元,使其成为全球第三大比特币国家持有者,仅次于美国和英国(Bitcoin.com, 2025)。与其他国家通过合法途径积累加密资产不同,朝鲜的比特币储备主要来源于Lazarus Group等国家支持的黑客组织所实施的网络攻击。

Bybit黑客攻击:加密史上最大盗窃案
朝鲜黑客活动在2025年2月达到了一个新高峰。网络安全专家指出,Lazarus Group被认为是加密货币交易所Bybit遭遇黑客攻击的幕后黑手。这起事件导致15亿美元的加密货币被盗,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加密货币盗窃案(Arkham Intelligence, 2025)。
黑客在攻击成功后迅速将被盗的以太坊(ETH)转换为比特币,并利用去中心化交易所、跨链桥、大规模交易等方式洗白资金,以规避追踪。Bybit首席执行官周树人透露,截至目前,已有12,836 BTC被转移到9,117个独立钱包,其中部分资金仍在被黑客控制之下(Bitcoin.com, 2025)。
朝鲜为何热衷于比特币?
朝鲜对比特币的兴趣不仅限于财富积累,更涉及其规避国际经济制裁的战略布局。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,使得朝鲜可以绕过国际金融体系,实现跨境资金流动。美国福克斯新闻援引网络安全专家阿什利·孙(Ashley Sun)的话称,比特币已成为朝鲜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,黑客组织正在积极针对比特币交易所进行攻击(Fox News, 2025)。
研究显示,过去几年,朝鲜黑客的攻击目标已从传统的金融机构、机密数据转向比特币等数字资产。此前,FireEye在2024年的报告中揭露,朝鲜黑客至少三次攻击韩国的加密货币交易所,窃取了大量比特币(FireEye, 2024)。
黑客策略升级:从APT攻击到伪装IT专家
朝鲜的网络攻击手法也在不断进化。谷歌威胁情报小组副首席分析师Luke McNamara指出,朝鲜黑客已经不再仅仅依靠APT(高级持续性威胁)攻击,而是通过伪装成IT专家渗透全球企业(Google Security, 2025)。
黑客利用自由职业平台伪装身份,成功进入各大科技公司,在获取机密信息后,以比特币作为赎金进行勒索。一旦身份暴露,他们便销声匿迹,再次以新的身份潜伏于另一家公司。McNamara强调,朝鲜黑客的这些手段极大地增强了其加密货币储备,同时也对全球企业构成严重威胁。
朝鲜调整加密资产组合,巩固比特币主导地位
除了比特币外,朝鲜还持有大量其他加密资产。数据显示,Lazarus Group控制的以太坊(ETH)达到13,658枚(约2,726万美元),同时持有5,022枚BNB(约315万美元)以及多个稳定币,如USDT、USDC和DAI(Arkham Intelligence, 2025)。
然而,比特币仍然是朝鲜的主要持有资产,占其总价值的90%以上。3月20日,Lazarus Group将61.779 BTC(约520万美元)转移至未标记的钱包,进一步增加了追踪难度(mempool.space, 2025)。
比特币生态系统面临的安全挑战
朝鲜黑客组织的活动使得比特币的安全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。尽管比特币本身具备透明可追踪的特性,但由于其匿名性和去中心化交易方式,仍然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洗钱和隐匿资金的机会。
目前,国际执法机构和区块链分析公司正在加强监控,以遏制非法资金流动。例如,Bybit已设立赏金,奖励任何能提供被盗资产线索的情报人士。此外,Tether和Circle等稳定币发行商已冻结部分与朝鲜黑客相关的资金(Bitcoin.com, 2025)。
然而,随着黑客不断调整策略,传统的监管手段面临挑战。朝鲜的加密货币犯罪模式表明,单靠监管手段已不足以完全阻止非法活动,行业需要加强防御策略,提高交易所的安全性。
未来展望:如何应对国家级黑客威胁?
面对朝鲜等国家级黑客组织的威胁,加密货币行业和监管机构需要共同努力,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安全。以下是几个关键策略:
- 加强交易所安全措施:比特币交易所必须提升安全防护能力,包括更严格的KYC(了解你的客户)和AML(反洗钱)措施,以及更强的合规监控系统。
- 推进国际合作:各国执法机构应共享情报信息,并联合打击加密货币相关犯罪。
- 加速区块链分析技术发展:通过链上分析追踪非法资金流动,提高对黑客攻击的响应能力。
- 提高公众认知:投资者和企业应警惕虚假投资平台及可疑交易,避免成为黑客目标。
结语
朝鲜成为全球第三大比特币持有国,既反映了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特性,也暴露了监管体系的漏洞。在未来,加密行业需要更加严密的防御措施,以保护合法用户免受网络犯罪侵害。随着比特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持续增长,如何平衡其金融创新与安全监管,将成为全球政策制定者和行业从业者共同面临的挑战。